2024年前三季度,
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,尽管重点房企拿地额同比降幅收窄,全国土地供求依旧萎缩。粤港澳大湾区拿地金额位列第三,形势较好。多地通过优化土拍规则与收回闲置土地等措施,试图激活市场活力。央行支持政策也为房企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可能。

\n
2024年,房地产市场依旧面临挑战,前三季度,虽然重点房企的拿地额同比降幅有所收窄,但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仍然不温不火。数据显示,TOP100企业的拿地总额是5324亿元,同比下降38.1%。尽管三季度的降幅较此前略微收窄,但供需两端的疲软态势并未彻底改变。
不仅如此,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调整土拍规则,以适应新形势。比如,上海取消了部分地块的价格上限,深圳的部分地块也不再设定价格上限。同时,合肥和昆明等地也相继优化了容积率的计算方式,提高了房屋的实际得房率。闲置土地的收回策略在福州和广州也在实施,为房企土储结构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面临较大的压力,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。首先,央企和地方国企依旧在土地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,体现出国家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信心。同时,粤港澳大湾区的表现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丝乐观的预期,尤其是在政策的支持下,这一地区的房企拿地热情较高。值得关注的是,央行提出的支持政策,为房企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可能。通过政策性银行、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房企土地,不仅可以盘活存量用地,还能改善房企的现金流。这一举措如果能够落实到位,将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。然而,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,房企依然需要保持谨慎,积极寻求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平衡,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。毕竟,市场的复苏是一个长期过程,只有那些真正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