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看新闻
再获国字号荣誉!顺德勒流“鳗”游成亿元村
清晨六点,东方还呈鱼肚白,顺德勒流稔海村的各鳗鱼养殖场已经忙碌起来,饲料投入,数万条鳗鱼快速游动竞相争食。
作为“中国鳗鱼之村”,这里养殖的鳗鱼,大多出口至日本、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.3万亩的养殖面积,29亿元的年产值,占到全国产量的10%,意味着稔海鳗鱼产业平均每亩收益超1.2亿元。最近,稔海更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。
一条条鳗鱼,游向全国乃至全球,为稔海带来了产业兴旺,更撬起了乡村振兴。
让更多年轻人接受鳗鱼
在稔海,几乎每个人都与“鳗”相关。
大学毕业就回到村子里的周健朋,2017年当上了村支书。从小就和鳗鱼打交道的他,说起稔海的鳗鱼养殖史,如数家珍。“1983年开始试养,1986年批量土塘养殖取得了成功,打破了国外以水泥池放养的模式。”周健朋说。
当年,在鳗鱼苗购买上吃了亏,稔海的养殖户从牙签大小的鳗鱼苗开始培育;因为市面上的饲料营养不够,稔海的村民开始建起自己的鳗鱼饲料厂;随后又创新烤鳗的加式方式……不过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,实现了从育苗、养殖、饲料到深加工的产业链,改变了我国鳗鱼业的业态。
“游”向全球的鳗鱼,给稔海村民带来了财富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上世纪90年代,整个顺德都掀起了鳗鱼养殖的热潮,但也面临了危机。由于出口地单一,行业内缺少组织协调管理,鳗鱼出口价从每吨16-17万元一度跌到了2.5万元的谷底。
“后来,2002年稔海养殖户推动下成立鳗鱼协会,帮助会员抱团发展,改变了这一局面。”周健朋说,而更“大胆”的一件事情,是2017年稔海村向国家申请了“中国鳗鱼之村”的称号,“当时协会会长提出这一想法时,我都吓了一跳,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。”周健朋回忆说,经过一年的摸索,最终在2018年拿下了这一国字号的荣誉。
有了这一荣誉,稔海的鳗鱼产业也有了“金字招牌”,同时随着《鳗鱼的故事》播出,“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鳗鱼有了新的认识,加上预制菜的需求增加,稔海的鳗鱼逐步打开了国内的市场。”周健朋说。
鳗鱼要“出圈”,美食是关键。稔海村内,一家专做鳗鱼煲仔饭的店铺,总是人头涌涌。“日本喜欢软糯的烤鳗,但广东人喜欢更有韧劲的口感,我们就专门选三年以上的成年鳗,用不同的方式烹饪出更具特色的煲仔饭。”“80”后的老板周冠盛,同样是土长土长的稔海人。
除了各式鳗鱼煲仔饭,在周冠盛的店里,还有个大大的冰柜,装着鳗鱼的各类制品:常见的烤鳗,不常见的鳗鱼叉烧包、鳗鱼蛋、风干鳗鱼和鳗鱼糯米鸡,这些都是周冠盛自己琢磨出来的新品。“我们就是想让更多年轻人,能接受鳗鱼、爱上鳗鱼。”周冠盛说。高峰时期,店里一天也有几十箱的快递发往全国。
一河两岸的乡村新气象
一村一品,被誉为“软黄金”的鳗鱼,为稔海的产业注入活力,同样推动了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的振兴。
这几年,周健朋明显感觉到村里的年轻人多了,“鳗鱼产业发展,吸引了外来的人才,留住了本村的年轻人,大家归属感更强。”
更多新的变化在发生。在乡贤的帮助下,村内安起了治安监控,举办每年敬老节活动,铺上了沥青路,校舍曾是危房的稔海小学焕然一新,并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;疫情前,每年还有获得上百万赞助的“鳗鱼杯”龙舟赛,象征着稔海村民的力争上游、不断奋进。
此外,通过党支部联建,稔海村与勒流供电所、银行党支部进行结对,获得了超2000元项目扶持,重新安置好村里的高压线,改善村容村貌,并根据村里的养殖需求增设一条用电线路,保障用电安全……
北江支流,蜿蜒流淌,将稔海村一分为二,却也造就了两岸的平壤秀水,桑基鱼塘。河的对岸,菊花湾农业园内,一朵朵盛开的蝴蝶兰四季常开,每到年关,一箱箱出口至东南亚,为稔海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。
“村子越来越美,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,真的很开心。”村民吴伯说,他刚刚在这买了一盆蝴蝶兰,准备放在乔迁的新居。
而河的这边,稔海、黄连、江义绵延数十里,是顺德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。古树相接,草坪翠绿,每到天气晴好时,稔海的河堤两岸总是停满了来露营的车,亲朋好友,铺一张野餐垫,摆上美食,打卡最美江景,到了傍晚,河堤旁的酒家热闹起来,鳗鱼大餐开始上桌……
按照规划,稔海正在打造水乡休闲“鳗生活”的文旅规划,一条条鳗鱼,“游”出乡村新活力。
【南方日报记者】蓝志凌
【图片及视频】张艳青
【作者】 蓝志凌;张艳青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免责声明:本文系注册用户(作者)在房产圈发布,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。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房天下立场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进行投诉。对作者发布之内容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
13500元/平方米
10000元/平方米
价格待定
15800元/平方米
价格待定
7600元/平方米
价格待定
8200元/平方米
价格待定
7800元/平方米